Elasticsearch中的数值类型索引
前言
最近杂七杂八的事情比较多,好久没更新文章了🤦♀️,今天就好好来理一理之前没搞清楚的关于ES数值索引的问题。ES主要是用于解决文本检索的场景,ES会默认将所有的输入内容当作字符串来理解,对于字段类型是keyword或者text的数据比较友好。但是如果输入的类型是数字,ES还会把数字当作字符串吗?排序问题还有范围查询问题怎么解决呢?
为什么要用BKD Tree
从Elasticsearch5.x开始,Elasticsearch开始使用Lucene6.0版本,而Lucene6.0版本对于Lucene来说有非常大的改变,随之带来的是Elasticsearch有很大的改变。
ES使用的搜索库Lucene在6.0版本以及以后为了解决多维空间位置搜索问题,改用新的数据结构——BKD树来实现位置搜索,带来了很大的性能提升。开发者发现这种实现也能用于一维数据搜索,于是用新的数据结构代替了现在的字符串的实现。
kd树
k-d树(k-dimensional),也就是k维树.
kd树是每个叶子节点都为k维点的二叉树。所有非叶子节点可以视作用一个超平面把空间分割成两个半空间。节点左边的子树代表在超平面左边的点,节点右边的子树代表在超平面右边的点。选择超平面的方法如下:每个节点都与k维中垂直于超平面的那一维有关。因此,如果选择按照x轴划分,所有x值小于指定值的节点都会出现在左子树,所有x值大于指定值的节点都会出现在右子树。这样,超平面可以用该x值来确定,其法线为x轴的单位向量。
kd树允许节点内部有任意的维度的数据。kd树使用二叉树实现,类似于一个BST。关键的不同是,当每个节点比较大小时,可以使用不同的维度来比较。下图是一个2k树的结构与其对应的二维空间,它使用了不同的维度来划分左右区域。
优缺点:
-
优点:K-D树和BST一样不仅可以精确查找,也更适合做范围查询,但K-D树比BST更强,它能对多个维度进行范围查询。
-
缺点:类似于二叉搜索树,如果一个kd树是平衡的,可以保证O(logn) 的时间复杂度,因此每一个节点都把整个集合划分成了两半。关键的问题就是,只有平衡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这一点。设想一下,给图中的kd树,添加两个节点(1,1) ,(0,0), 整棵树的所有节点几乎已经全部在左侧了,这样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。更复杂的是,对于kd树而言,没有一些标准的技术来让树恢复平衡,比如树的旋转等操作。我们能做的就是完全的重建这棵树。因此,标准的kd树对于动态的更新,不提供很好的性能,只有在静态数据集上,kd树才有很好的性能.
kdb树
接下来的进阶版本是KDB树
(k-dimensional B-Tree),这种数据结构混合了kd树和B+树之后会拿到的结构。和标准的kd树一样,一个内部节点将空间分为两半。不过和kd树不一样的是,kdb树的内部节点不存储它们自己的数据。空间内会两个点定义个区域,每个维度的第一个点定义了最小值,第二个点定义了最大值。
因此K-D-B树具备了B树的优点:提供平衡K-D树的搜索效率,同时提供和B树一样面向块的存储以优化外存设备的访问。
由于kdb树存储表现是一颗B树,他在磁盘上的性能很好。这是因为提高了每个节点的扇出率(内部节点不存储数据),导致节点变大以及树变矮。磁盘通常有高的延迟及高的吞吐量,这意味着读取大的数据块是有优势的,因为读取小的数据块将话费更多的时间在延迟上。树比较低,意味着需要更少的逻辑读取。在磁盘上,一个b树的节点的大小至少是和一个页一样大,也就是4k,更多的时间是大于这个值的。因此,一个节点经常有成百上千个孩子节点。
像其他b树的变种一样,kdb树保证自身是平衡的树。这是通过插入策略来保证的,如果一个插入元素在叶子节点上,且这个叶子节点没满, 那么将这个元素添加到这个叶子节点。如果叶子节点是满的,那就进行分裂。不是通常想象的将值写入到树的高层节点上,而是只给高层节点添加一个区域。如果一个元素在区域之外,事情就更复杂了。
与B树这类存储一维数据(数据只按一种规则排序)的数据结构不同,K-D-B树数据有多个维度,所以页分裂的时候不能以B树“一刀切”的方式解决。以二维K-D-B树为例,一个节点数据过多,需要分裂时,就需要拆分区域。拆分区域的过程中大概率会出现拆分该区域的子区域。这是kdb树的主要缺点:
-
切割一个区域,通常需要切割他的孩子节点。 这个改动修改了树的大部分,如果此时我们需要写入磁盘,那么就会变得很慢。
- kdb树的另外一个缺点是空间利用率,由于没有约束节点的大小,可能有很大的一部分空间都浪费了。这不仅影响磁盘页的大小,还会导致更少的页被缓存到内存中。
- 所以和K-D树一样,K-D-B树对于修改频繁的动态数据并不友好。
BKD树
bkd树用来解决空间问题和插入的效率问题。bkd树由多个修改后的kd树和独特的插入方法构成的,下图是一个bkd树的基础结构。
这个树由一个二叉树和一个b+树构成,特殊的是,内部节点必须是一个完全二叉树。
因为这是一颗完全二叉树,因此节点不需要记录子节点的指针,而是可以通过完全二叉树的性质算出来(假如一个节点的位置在 i ,那这个节点的左节点在位置2 i ,右节点在2 i + 1)。更小的节点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节点被缓存在内存。同时,可以让大量的节点是叶子节点,这有效的降低了树的整体高度.
一个更大的因素,也是bkd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时,这些内部节点不会被更改,bkd树使用了一种策略来添加新数据:刚开始时,内存中缓存M个元素,这个缓冲区通常是一个简单的数组,因此他有很好的查询性能,论文中没有特别说明这个缓冲区的大小,但是按照常识来猜测,应该也是大于kd树的数量的。
给定一个有N个节点的bkd树,就有log2(n/m)个改良的kd树,每一个树的节点是上一个树的两倍。对于bkd的插入,新节点首先被插入到内存里的缓冲区里,一旦缓冲区满了,先定位到第1个为空的树。这个Buffer的数据,以及空树之前所有节点的数据一起生成一个完全二叉树。 论文中讲了一个构建树的快速方法,这里就不再具体展开。
Elasticsearch的filter查询
如果Elasticsearch中查询条件的多个filter,但实际上并像mysql那样按照每个filter的顺序执行,而是每一个filter都是单独执行的,最后把每个filter的结果集进行合并。Elasticsearch有个cost函数,它会先估算每个filter的代价,然后从代价最低的开始迭代docid,并且根据term、and、or的不同,来决定不同的合并方式。合并结果集Lucene使用了跳表。
数值类型的TermQuery
先从term开始说,一般term都是keyword的类型。这种方式cost则直接返回倒排中的文档频率,频率越高的迭代代价自然就越大。所以会选择频率最低的term作为开始点。因为又引入了跳表数据结构,所以效率非常的快。postings list中的docid是顺序的,这是使用跳表的前提,因此,即使对于多个postings list的合并在磁盘上操作也不会产生太多随机IO。在Elasticsearch5.1.1之后,取消了TermQuery的cache。就是说所有term查询,都是直接读磁盘上的数据。因为跳表和页面缓存的存在,直接在磁盘上做合并也非常快,这么做也是为了减少资源开销,提高性能。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隐患。
上面说到了对于TermQuery,取消了cache,每次都去操作磁盘。虽然是对TermQuery进行了优化,但这主要是针对keyword类型,对于数值类型,Lucene6.0以后取消了对数值类型进行倒排索引,而是采用BKD tree的方式。所以所有数值类型的TermQuery会被转成PointRangeQuery。
ES中BKD tree结构图如上所示,图中我们可以看到,每个block中value是有序的,而docid是无序的。无序也就不能使用跳表结构。这种情况下要对结果集进行合并,就要对docidlist做一个特殊处理:从源码中看到在创建Scorer的过程中有一个bitset的迭代器,这个过程是导致查询缓慢的罪魁祸首。因为如果range的结果集范围非常大的话,耗费的时间就会越长。
@Override
public Scorer get(long leadCost) throws IOException {
if (values.getDocCount() == reader.maxDoc()
&& values.getDocCount() == values.size()
&& cost() > reader.maxDoc() / 2) {
// If all docs have exactly one value and the cost is greater
// than half the leaf size then maybe we can make things faster
// by computing the set of documents that do NOT match the range
final FixedBitSet result = new FixedBitSet(reader.maxDoc());
result.set(0, reader.maxDoc());
int[] cost = new int[] { reader.maxDoc() };
values.intersect(getInverseIntersectVisitor(result, cost));
final DocIdSetIterator iterator = new BitSetIterator(result, cost[0]);
return new ConstantScoreScorer(weight, score(), iterator);
}
数值类型的RangeQuery
上面我们了解到了对数值类型的range的优化,依然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,于是Elasticsearch从5.4版本开始又加入了 indexOrDocValuesQuery 。
这个Query包装了上面的PointRangeQuery和SortedSetDocValuesRangeQuery,并且会根据Rang查询的数据集大小,以及要做的合并操作类型,决定用哪种Query。
- 如果Range的代价小,可以用来引领合并过程,就走PointRangeQuery,直接构造bitset来进行迭代。
- 而如果range的代价高,构造bitset太慢,就使用SortedSetDocValuesRangeQuery。这个Query利用了DocValues这种全局docid,并包含每个docid对应value的数据结构来做文档的匹配。 当给定一个docid的时候,一次随机磁盘访问就可以定位到该id对应的value,从而可以判断该doc是否match。这样从其他过滤条件返回的小结果集中一次调用docid来判断value是否匹配。
总结
本文我们了解了Elasticsearch和Lucene不同版本中对数值类型range查询的优化,我们牢记以下两点来避免不必要的缓慢查询。
- 对于数值类型的数据,我们是要确定该字段是需要range还是term。比如id,有些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对它做term查询,这种情况下使用keyword来存储会更好。
- 如果需要使用数值类型(非keyword),并且range的结果集很大的情况下,建议升级到Elasticsearch5.4+之后版本。
参考
既已览卷至此,何不品评一二: